top of page
Search

《蘇菲的世界》哲學入門最終曲


拉斐爾所繪製的「雅典學院」讓希臘偉大哲學家們群聚,透過他們的言說,呈現出知識聚集的樣貌。

喜歡,就是喜歡。有別於正式的聽講授課,好鍾意這樣沙龍式「以書為本」的一月一次小聚。言談有所本,女人的下午茶不至於變成乏味的東拉西扯。縱使在座的我們都不是專業學者,但討論起來一點也不礙事,還能光明磊落講講私房話。這是屬於文學展現魔法的一部分。


蘇菲的哲學課,始於基督誕生前六百年左右的神話,結束在數十億光年前的宇宙大爆炸。三次聚會,我們跟著即將滿十五歲的蘇菲,和活在不同時空背景的重要哲學家碰面—— 泰勒斯、蘇格拉底、柏拉圖、亞里斯多德、笛卡兒、康德、黑格爾、祁克果、馬克思、達爾文、佛洛伊德。經過自然科學、人文主義、行動哲學等不同思辨能量的交錯洗禮,有更多的理解人類集體意識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的轉向。在最終曲的討論上,我們更傾向用「process 」的字眼來取代「好」與「壞」或「進步」與「退步」的觀點斷言。

我想到《睡美人》的童話故事。公主被憤怒的神仙教母詛咒,在她十五歲生日那天會死去,只是這個喪命的詛咒,後來被另一位教母軟化改為沈睡百年。

十五歲是青春期的年紀。對一個孩子而言正是「自我意識」華麗變身的爆發期。那些天真的幻想和十萬個為什麼在此之前還被允許提出,但十五歲後就開始被成人世界的嚴肅相待。壓抑,蓋起來,沈睡,等待下一次的覺醒。

蘇菲,滿十五歲前夕,能遇到一個神秘的哲學老師。席妲,十五歲的生日禮物,收到爸爸為她而杜撰,以蘇菲為主角的一本哲學書。

兩個女孩十五歲的靈魂,無須僵化,更是擴張。如果,我十五歲時,也有位大人能引領我有脈絡的學習哲學知識,多好。

回溯自己整個青春期,對生命的大哉問,被視為任何小事都要拿到牛角去鑽的缺陷性格。外人的評價,讓我慢慢練習從頂嘴學會如何閉嘴。以為很多的疑惑好像是消失了,但行走在人生之途上總有一種彆扭的感覺。

未料在邁入四十應該不惑的年紀,把自己丟進蘇菲的世界,那些被自身遺忘的種種疑惑再次找上門。讀完後,我才稍微體悟書中卷頭引用歌德:「不能汲取三千年歷史經驗的人,没有未來可言。」這句話深藏的哲理。

沙特說:「關於存在的問題無法一次說清。所謂的哲學問題,在定義上,就是每一個世代,甚至每一個人,都必須一而再,再而三提出的問題。」

我們要提出某些問題,才知道自己活著。

我的想法是,提問,未必是出自好奇心,更多是想滿足人類的自戀。人類要夠愛自己,才會想要更了解自己。

總體而言,細讀過《蘇菲的世界》後,至少站到了西方哲學的門內,不再是個門外漢。明白無論推動人類進展的是歷史、物質,或是意識,每一種主義的另一面,總有一道破口。也正因為這個隙縫,我們才得以從生命的迷樓飛出。

哲學,不能直接解決個人煩惱的痛點,但對於你目前所處的世界,會有更清晰的審視眼光。像是打了一劑疫苗加強針,不會輕易被當下思潮綁架,任由他人的嘴巴為你貼標籤,也不會急於想找到完美解答,反而容許黑白之間的灰色地帶更寬了。

有了三千年的哲學為思考軌道,隨時可以回頭衡量和創造自己的生命價值,思索自己在宇宙裡的位置。哎呀,這大話又說過頭了。我們還沒飛進東方哲學繞一繞呢。學無止盡啊!
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